第129章 先成为华人导演历史最佳!(2/3)

这样一想,热芭忍不住嘿嘿笑起来。

可惜,梦想很好,但实现起来难度太大。

不行,我当富婆的速度还是太慢了。

必须搞快点。

……

“小路,你虹姐想问你一句,新项目还缺投资吗?她手里有点私房钱,想参一股。”

对于其他人的项目,陈凯戈夫妇,大概率是不感兴趣的。

因为,论起在娱乐圈里面搞钱,谁能比他们精明?

他们无论拍什么电影,不管投资方亏不亏,反正自己是不可能亏的。

而且,他们也很清楚,娱乐圈里的坑有多少,也绝不可能把自己的钱拿给别人去霍霍。

但路知远不一样。

人品有保证,技术有保证,票房有保证。

他手里的项目,优质的不像话。

“可以啊。”

路知远对于这种投资,来者不拒,但有些话要说清楚。

“项目开始之前,我们这边会成立一个专门的私募基金,到时候,我让基金经理跟虹姐联系。”

这个私募基金的背后,当然是西北那些文旅单位。

《铁甲钢拳》这个项目,摆明了是给西北那些景点引流的,里面有不少的场景,都是拍的当地的文化艺术。

西北那些文旅单位,不得投资一点?

换成一个月之前,他们或许会很犹豫。

毕竟,影视圈里面的水有多深,他们或多或少也听说过一点。

但是,现在看着赵姗姗他们一伙人,名利双收。这一下,不少人坐不住了。

以前,咱们西北圈子都是被人坑,大哥不说二哥。

现在,你们有这么好的路子,捧出来的大导演都冲进好莱坞了,跟《阿凡达》打的有来有回,不带我们一起飞?

以后开大会的时候,能不能愉快的坐在一起了?

不看僧面看佛面,这种人情上的投资,必须得收一点,但也不能收得太多,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平衡性。

说白了,这是一个大项目。

想要做好这个项目,需要很多人的支持。

拍摄的时候也好,审核的时候也好,上映的时候也好,排片的时候也好,宣传的时候也好……方方面面的利益,你都得照顾到!

就算路知远不懂,赵姗姗那边能不懂吗?

当然,路知远也不管这些,只要给他足够的钱,拍的时候不要胡乱插手,他不在乎别人怎么利益分配。

他那一块没有少就行。

“虹姐,关于投资的事情,我们详细聊。”

赵姗姗很合时宜的出现,将陈虹拉走了。

这一块,她负责。

“小路,很烦吧?”

陈凯戈对于这种事情,其实也挺烦的。

幸好,他们家里有陈虹这个管家婆,他不用花太多的心思去算这些经济账。

要不然的话,哪有心思搞艺术创作?

“烦也没有烦到我的头上,多亏了姗姗姐和坤哥。”

路知远比陈凯戈好一些。

拍戏的时候,忻玉坤帮他管剧组,不拍戏的时候,星光灿烂帮他管账务。

都是很值得信任的人。

不用他自己亲自上。

要不然的话,他肯定也会觉得很烦。

“对了,小路,你的新项目,你准备搞3D吗?”

陈凯戈对于电影的技术进步,还是挺关心的。

《阿凡达》虽然在国内今天才刚刚上映,但在北美那边,已经上映半个月了,引起了轰动。

普通观众感触不深,他们这些从业人员,都受到了巨大的震撼。

“必须要搞。不然的话,跟不上时代了。”

路知远认真的点了点头。

现在这个时间点,国内大概只有30块IMAX银幕。

3D影厅也没有普及。

但是,等《阿凡达》上映之后,将会驱动数字化银幕。

2010年一整年,新增1500多块银幕,90%都是数字影厅。

其中30%可以支持3D放映!

享受过3D沉浸式观影体验,再次去看那种普通的2D电影,说真的,会有很大的落差。

而且,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——

3D电影的票价比较贵,更容易刷出票房成绩!

路知远将自己的想法,跟陈凯戈说了一遍。

“小路,真知灼见。你看的很远。不过,3D电影,国内没有人拍过,拍摄团队,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。”

“你不怕出问题?”

谁不想拍《阿凡达》这种超级大片?

资金是一回事。

技术也是一回事。

光有钱没有用啊,技术团队找不到,那不还是抓瞎?

在另外一个时空,国内第一部3D数字电影,还要等到2012年的《画皮2》。

“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的。现在,所有人都看着我,想知道我下一部电影怎么搞?”

“我要是缩回来,搞一个普普通通的2D,大家一定很失望。”

“既然总要有人站出来拍3D大片,为什么不能是我?”

华人导演第一个拍3D大片,毫无疑问,绝对是在创造历史!

如果再拿下一个票房第一,两个权重加持在一起,路知远就不信了,残废系统还能再坑自己一回。

历史最佳在等着自己。

全世界历史最佳,自己暂时做不到,先定下一个小目标,成为华人导演当中的历史最佳!

前面也没几个人物了。

老谋子,吴雨森,李桉,陈凯戈?……老陈,差不多可以划掉了。目前也就三个了。

“小路,好魄力!”

路知远确实年轻气盛,但这样有力的发言,当仁不让的霸气姿态,也让陈凯戈感觉到热血沸腾。

“对了,小路,既然要拍3D电影。你新项目的拍摄团队,是准备自己带,还是从好莱坞那边找一只雇佣军?”

大导演都有自己的御用摄影师。

路知远这家伙,拍《心迷宫》的时候,还得自己亲自上的,偶尔让忻玉坤掌镜。

等到拍《升级》的时候,他的拍摄队伍,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。

尤其是在涠洲岛那一场,带了8个摄影师!

如今,涠洲岛那一个场面,在互联网上,简直封神了。

因为,那种光影流转的效果,那种* 的末日景象,还有末日景象当中透露出来的一丝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的暖橙色。

这是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象。

别人就算跑去涠洲岛,等上10年,也不一定能够拍到这种场面。

这就是神迹。

不少好事者,将电影里面的这一场景,解读为《耶稣基督受难日》。

正是有了耶稣基督受难日,才有三个月之后,ai之神的降临,ai神教的诞生。

跟着路知远拍了这个场面之后,那8个摄影师,也被誉为ai神教旗下的八大金刚!

毕竟,他们亲眼见证了神迹的诞生。

不过,那是网友吹的,陈凯戈才不信。

任何新技术想要掌握,都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。

更不用说,此前国内从来没有尝试过的3D数字拍摄。

“陈导,现在3D拍摄技术,已经有了不少突破。”

“卡梅隆在拍摄《阿凡达》的时候,搞出了一种轻量化的3D摄影机,可以模仿人眼视差原理,通过双镜头拍摄,还原出真实场景的立体影像。”

“这种拍摄方式,有一个巨大的好处,那就是解决了传统3D摄影机笨重,对焦困难的问题。可以实现手持拍摄和复杂运镜,比如空中追逐戏。”

《阿凡达》的拍摄难度之一,就是里面的主人公,需要飞翔在空中。

很多业内人士,都想不到是怎么拍的。

因为,传统的3D摄影机,重的可怕,大概有200多公斤,就算运上直升机,也很难拍摄。

被卡梅隆优化过后,总重量大概已经变成了45公斤左右。

如果把实时处理单元弄掉,可以减少12公斤。机身和支架再砍掉一半,又能少掉七八公斤。

这样一算,极限状态之下,轻量化的3D摄影机,只剩下25公斤左右。

力气大一点的摄影师,完全可以扛在肩膀上。

这就让拍摄运镜多了很多选择。

“对了,我跟大疆无人机合作,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无人机,稳定性更高,精确度更高,只要解决掉航拍抖动问题,便可以真正实现用无人机航拍。”

路知远跟陈凯戈侃侃而谈。

陈凯戈听了之后,也是心生向往。

好家伙。

他们这些老派导演,天天想着玩艺术,想着画面构思,色彩运用,情节隐藏各种寓意……没有想到,现在的新人是这么玩的。

直接走科技路线,工业化拍摄!

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,直接用科技碾压,为观众打造极致的视听效果。

光是听路知远说这些东西,陈凯戈就觉得,这玩意未来肯定是趋势,自己要是不学习,大概率要落伍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